竹子是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植物材料,因其地下鞭根发达,具有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等生态功能,因此在我国江西、四川、福建等省份的退耕还林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由于目前退耕竹林的经营多是借鉴其它人工林的经营技术,缺乏针对性强的技术体系,致使退耕竹林经济效益较低、水土保持效果不显著。由国际竹藤中心承担的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退耕竹林水土保持功能高效经营技术研究”(201104021)项目,在兼顾退耕竹林水土保持与经济效益的经营技术研究方面取得阶段性成果。
项目系统研究了退耕前后两种大径丛生竹(硬头黄竹和撑绿杂交竹)和一种散生竹(雷竹)的林分结构及其与水文生态过程变化的关联性,建立了退耕丛生竹和散生竹水土保持功能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了综合评价;开展了基于生长特性、群落结构、生产力、土壤质量等指标的竹林系统稳定性研究,建立了丛生竹和散生竹林的系统稳定性模型;构建了留养母竹年龄、大小、数量为核心技术的硬头黄竹、撑绿杂交竹和雷竹的3种林地合理结构模式;系统研究了养分输入类型、数量和比例对新竹生长的影响,筛选出了硬头黄竹最佳养分管理模式和退耕雷竹林结构调整与施肥覆盖技术。技术成果在四川长宁和江西万年推广后,硬头黄竹示范林水土保持功能提高了45%,竹林生产力提高了40%;雷竹示范林生产力提高了20.57%,水土保持功能提高了3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