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大力推广沿海防护林营建关键技术,进一步改善沿海生态环境

中国林业网 http://www.forestry.gov.cn/2015-06-26来源:科技司
【字体: 打印本页

江苏拥有954 km的海岸线,现有淤泥质滩涂面积70多万hm2,占全国的1/4,且每年还在以0.2万-0.3万hm2的速度淤长,是目前亚洲最大的淤长型沿海滩涂,更是我省乃至全国极其重要的后备土地资源。然而,随着该地区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特别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现实环境的不良状态与人们追求良好生存环境的愿望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大,其环境承载压力也越来越大,生态环境依然十分脆弱。究其原因,主要源于沿海地区极易遭受台风、暴雨、洪涝、盐渍化、风沙、干旱、干热风、冰雹、低温等自然灾害胁迫,是沿海防护林建设较为困难的地段。因此,大力推广沿海防护林营建关键技术,进一步增加沿海地区森林资源总量和提高沿海防护林质量,不仅是实现江苏“十二五”林业发展目标的迫切需要,更是沿海地区经济全面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由江苏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牵头组织实施,盐城市林业工作站为合作单位的“江苏沿海防护林营建关键技术示范与推广”(〔2012〕TJS01)项目,经过近三年的技术集成与示范推广,取得了显著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本项目推广技术成果来源于项目承担单位省林科院多年来开展沿海防护林体系研究的成果。主要包括国家科技部下达的“九五”重点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海岸带复合农林业综合配套技术研究及示范”(96-007-03-05)、“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耐盐经济植物规模化栽培技术研究与开发”(2006BAD09A04)和“耐盐植物和大型藻类紫菜培育技术集成与示范(2006BAD09A08)等。这些项目均通过了验收,并获得过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和江苏省农业技术推广二等奖。
按照合同内容,项目组在系统收集国内外耐盐碱林木种质资源和江苏沿海乡土树种种质资源的基础上,筛选出适宜江苏沿海地区造林的抗逆树种(品种)20种以上,主要包括楝树(苏楝系列)、柳树(苏柳系列)、中山杉、刺槐(鲁刺、豫刺等)、乌桕、杨树、皂荚、海滨木槿、合欢、柽柳、紫穗槐、夹竹桃等乡土抗逆性树种和美国白蜡、弗吉尼亚栎、挪威槭、欧洲七叶树等国外抗逆性树种。同时,示范推广了耐盐碱林木良种轻基质容器育苗技术、优良无性系采穗圃营建技术、扦插、嫁接、组培等规模化无性快繁配套技术,并集成示范节水灌溉、苗圃地盐分动态的实时监测与盐分控制等技术。在大丰川东和射阳合德建立耐盐良种展示圃160亩、良种繁育基地250亩。年繁良良种苗木60万株以上,产生直接经济效益200万元以上。
通过项目实施,集成、示范和推广了盐分阻隔、浅栽高抬、地表覆盖、控根容器栽培、平衡施肥等盐碱土壤高效改良技术,有效地将沿海防护林造林地土壤含盐量降至0.2%左右,pH值控制在8.0以内,土壤养分和微生物状况达到造林树种可以正常生长的范围。利用耐盐树种与不同生态位的对应配置技术、复层林营造技术、容器苗造林技术、农林复合经营技术和病虫草害生态控制技术等沿海造林配套技术,在盐城金海林场营建沿海防护示范林650亩,推广造林5000亩,造林成活率达85%以上,生长量达到脱盐土上的80%以上,为沿海地区综合开发构建了绿色屏障,进一步改善了沿海滩涂的生态环境。(江苏省林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