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间地头走 竹农心连心

中国林业网 http://www.forestry.gov.cn/2013-06-19来源:科技司
【字体: 打印本页

  

作为一名林业科技特派员,范少辉以渊博的知识,踏实的实践,加上务林人对祖国青山绿水的深厚感情,为竹子事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自2004年起,国际竹藤中心首席专家范少辉一直致力于重要可再生森林资源——竹子的丰产培育与可持续经营技术研究与创新,长期深入林业一线,创造了“林间地头走,竹农心连心”的佳话。
   与一般林木和农作物不同,竹子为典型的异龄林,地下又有盘根错节的鞭根系统,空间结构复杂,科学精准养分管理难度较大。针对该现实状况,范少辉带领学科团队深入基层,对各竹种的生长发育规律、需肥特性和影响肥效的环境因子进行长期监测、取样分析和系统研究,提出了定点、定时、定量施肥的科学技术体系。
   范少辉系统开展了不同类型竹林的群落结构、生物多样性、土壤特性、水源涵养及水土保持等主要生态功能研究,提出了生物多样性保育策略,完成了竹林生态功能与价值综合评价,提出了竹林高效培育及生态经营的新思路和模式。
   范少辉特别注重试验示范基地建设,通过示范林样板带动和技术培训,逐渐改变林农长期以来凭借大量使用化肥、深翻垦复来增产的传统观念和作业模式,通过科学施肥时间、施肥生育期和准确施肥量管理,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林地投入,增加竹林经营净收益,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在安徽、浙江、福建、江西、四川等省区共建立各类示范竹林近10万亩,技术辐射推广30万亩。
   2008年初,我国南方发生了特大冰雪雨冻灾害,对竹林可持续经营、竹产区农民收入和区域经济发展造成重大损失。灾害发生之初,范少辉带领专家组踏着深到膝盖的积雪,深入江西奉新、宜丰、皖南黄山地区、皖西大别山腹地进行调研,在第一时间组织撰写了“竹林雨雪冰冻后恢复重建技术指南”,及时发到灾民手中。以此次灾害为契机,范少辉对竹林受极端气候灾害影响的关键因子、灾后紧急恢复措施和提高竹林抗灾能力的抚育技术进行了系统研究,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技术体系,并在之后的几年中在竹林地中进行实地验证,收到了明显的效益。
   近十年来,范少辉先后主持国家科技支撑、863计划、948计划等项目20余项,在国内外核心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主编和参加编著学术专著和论文集10余部,成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他带领科研团队共在安徽、浙江、福建、江西、四川等省区建立各类示范林近10万亩,技术辐射推广50余万亩,通过举办培训班集中培训、田间指导、技术咨询等方式,共培训竹农及基层技术人员累计数万人,发放技术指导手册5万余册,推广新技术10余项。仅以毛竹养分管理技术在安徽黄山区黄山林场为例,通过技术实施,毛竹度产材量每亩增加1093.3kg、每亩增收546.7元,2009年在该林场示范推广的105公顷(1575亩)毛竹林共计增收86.1万元,总体收益增长46.7%。
   各项新技术扎根农村,通过养分精准管理、混交经营等技术措施的实施与推广,当地竹林土壤环境明显改善,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能力增强,生态、环境效益明显。(文章来源:《科技日报》,2013年6月13日第13版)